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有什麼差異?
差異一:從時間點
佛陀時代,四十五年的教化活動,稱為「根本佛教」,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源。
而佛入滅後,到還沒有部派對立的那個時期,是一味的「原始佛教」。
然而,「大眾部」與「上座部」分立以後,稱之為「部派佛教」。
差異二:佛法的研究
原始佛教時期,教團沒有實質的分裂。但在內部,已經有兩派不同的思想了。
部派佛教與原始佛教差異之處,在於部派除繼承原始佛教的「法」與「律」之外,
又另外闡述「對法」(阿毘達磨),而具備了經、律、論三藏。
一派比較傳統,認為應當嚴格遵循佛陀在世時的戒律,不能發生任何改變。這派以西方比丘為主。
一派比較開放,認為戒律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做適宜的調整。這派以東方毗舍離比丘為主。
誘發兩派衝突的最重要的戒律問題是:比丘可否手捉金銀。東方認為可以,西方認為不可以。
按照《摩訶僧祇律》的說法,經七百結集會議,東西方代表共同論定,達成了一致,僧伽仍然和合。這時候叫原始佛教。
後來很快,兩派就分裂了。保守的西方系形成上座部,開放的東方系形成大眾部。
原始佛教結束,開始了部派佛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