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四念处

http://www.theravadins.org/master/master-chinese/dhammavaro/56db5ff55904

参考:以上网页,是以法增尊者为导师的上座部佛法分享网页。

四念处:

《大念处经》是收在长部里面的(DN22),所以我们在学南传佛法的时候,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部经,因为佛陀在《大念处经》里面的第一段一开头就说:为了有情的净化,为了他们能够达到涅槃,所以他才讲这部经。(“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

有关习题:四念处在上座部修行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以上的摘录中,可以看出‘四念处’在上座部修行体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里面讲些什么东西呢?它里面讲四种念处:身的念处、受的念处、心的念处和法的念处这四种。

佛陀在这部经的结尾说:要是一个人修习四念处,他可以修七年会证果,如果他努力再努力,六年会证果,然后五年、四年、三年、两年、一年、七个月会证果,他的意思是指证到解脱,证到阿罗汉果,七个月。后来他讲,不用七个月,七天就可以证果。

《相应部.念处相应》戒住品廿二经中记载:「因修习多修习四念处,故如来般涅盘后,正法能久住
。」
在卅三经中又说:「若有得于此四念处者,乃正得于顺苦尽之圣道。」
在卅四经中说:「多修此四念处者,则有助于由此岸到彼岸。」

四念处 Satipatthana 是以 Sati 正念和Patthana念処(念住)两个字组合成的。Sati被译为正念,它有记忆,忆起,忆持,随念,观察,紧系(不漂浮)不忘的意义。Patthana为连续不断地专注或投入于四个目标:身体,感受,心意和法。

在《杂阿含627经》里尊者阿那律陀请示佛陀时,佛也是一再重复的说对贪与忧的调伏:
「世尊,若有比丘,住于学地,未得上进安稳涅盘而方便求,是圣弟子当云何于正法律修习多修习?
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佛告阿那律(陀):“若圣弟子住于学地,未得上进安稳涅盘而方便求。彼于尔时,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圣弟子多修习已,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在《法句经》心意品里佛说:「心无住息,亦不知法,迷于世事,无有正智。念无适止(意念没有
安住),不绝(念不停止)无边,福能遏恶,觉者为贤。佛说心法,虽微(心念微细)非真(但非真实),当觉逸意(觉知放逸之意念),莫随放心(不随放逸心)。见法最安,所愿得成,慧护微意(修智慧护住微细意念),断苦因缘。」所以修心或念住心是很重要的,因这能遏止造恶,听了佛法,再用正确的法门修慧,来断轮回之苦。

在法念处里,佛陀教导修法念处的五种方法。这是认识五盖,五取蕴,十二处,七觉分和四圣谛。

末学认为四念处乃是上座部佛教精髓的一切。这是因为四念处涵盖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法念处里面包挂了佛陀教导修法念处的五种方法。这是认识五盖,五取蕴,十二处,七觉分和四圣谛。

慧净合十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