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

缘起法讲记

http://www.nanchuanfofa.com/yuanqifajiangji/

菩萨的思考

在思惟衰老的原因时,菩萨沿缘起法的因果链从终点反溯到起点。他发现老(jarā)和死(maraṇaṃ)的根源是生(jāti),而生又是缘于有(bhava),有缘于取(upādāna),取缘于爱(taṇhā),爱缘于受(vedanā),受缘于触(phassa),触缘于六处(saḷāyatana),如眼和色尘,六处缘于名色(nāmarūpa),名色缘于识(viññāṇa),反过来识缘于名色。完整的巴利文经典里讲识缘于行(saṅkhārā),行缘于无明(avijjā)。然而,菩萨的省思局限于名色的相互依赖性,也就是说,他思惟识和名色的关联性,不考虑前者(识)与前生的关系。因而,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对于禅修者来说,观察今生缘起足以成功地发展观智。
关于识和名色的相关性,菩萨解释说:“除了名色外,识没有其他的起因。名色生识,识生起于名色。因而,从识和名色的关联,出生、衰老、死亡发生 —— 可能有连续的生或连续的死。”再者,识缘(生)名色,名色缘六处。依赖于六处,触生起,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导致再生。接着,老、死、忧、悲和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苦生起。
接着,菩萨返观缘起法的还灭门。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等等。断掉因果链的第一个环节,就根除了整个轮回中不断困绕我们的苦。这样以流转和还灭观察缘起之后,菩萨观照五取蕴的本质。接着他获得了逐次的道智果智,最后他证悟成佛。每一位菩萨经过如此观照之后都获得了至上的解脱,他们不是通过别人教导如何修行而证悟的,而是因为他们无数生以来不断累积的圆满波罗蜜(pāramī),使得他们如此观照后而获得究竟解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