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特伽羅』的異想

『補特伽羅』的異想

佛陀有「十四無記」,即:(一)世間常,(二)世間無常,(三)世間亦常亦無常,(四)世間非常非無常,(五)世間有邊,(六)世間無邊,(七)世間亦有邊亦無邊,(八)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九)如來死後有,(十)如來死後無,(十一)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十二)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十三)命身一,(十四)命身異。歸納拒答原因:(一)此等之事,皆為虛妄無實之事。(二)諸法既非「有常」,亦非「斷滅」。(三)此十四無記乃鬥諍法、無益之戲論,對修行無有用處,故不予置答。《雜阿含經》卷34

其實上列十四問題都是超越經驗認識領域的,可能說了普遍都沒幾人能懂,反而令人更迷惑,所以佛陀不讓人浪費生命、虛耗寶貴的時間在不能掌握的事上,嚴重障礙修行出離的時機。

『業』在「緣起性空」的佛學核心理論下的運作亦如是,難以言明,難以自圓其說,只能意會和信受。
就如佛答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名色緣識生。…彼識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無因作,然彼識{增}[緣]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可能還不太明白佛意,轉問尊者摩訶拘絺羅,尊者摩訶拘絺羅答尊者舍利弗:『今當說譬,如智者因譬得解。譬如: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而得竪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轉相依而得竪立。識緣名色,亦復如是,展轉相依而得生長。』《雜阿含288經》

「識」入胎,成為「名色」,才開始輪迴流轉,當中的「業」如何能夠「永存」於「識」,並流轉變成另一個有情身心?連號稱智慧第一的尊者舍利弗也不能隨佛所答而得通達,者摩訶拘絺羅也只能用比喻來答尊者舍利弗,可想「業」的流轉運作,只有佛陀之圓滿智慧才能知得究竟。

犢子部隨著商賈的互相支持而發展壯大,支持者就如香港人群的氣質,個人意識強,物質主義,社會節奏超速,醒來就是忙,努力以赴,視效率如生命,希望所有努力都有回報,能掌握越多越好。說一切有部的「補特伽羅」還是五蘊所成,不能掌握甚麼「我」的,終歸於「空」。出於說一切有部的犢子部就徹底迎合支持者的意願,「我」就是一個「非即蘊 離蘊」的、真實的、可證的「補特伽羅」、「勝義的補特伽羅」、「不可說的補特伽羅」,讓人知道「業」由「補特伽羅」造,果也由「補特伽羅」受;輪迴的主體是「補特伽羅」,修行的主體也是「補特伽羅」,業報輪迴關係彷彿下子掌握了,深信努力成果是可以轉移的,非常清楚,學佛修福培養正智的願景亦得到肯定。一期生命結束,五蘊身滅,但「補特伽羅」仍載著努力成果轉移後世,這樣修行才得月意思,方向可清晰了,鼓舞人生。

學佛的我對此論初則欣喜親切,所以有上述感言,冷靜下來深想一層,實在亦不太接受有主體的輪迴說,無我與有我就是兩難存的概念,感恩後來大德們所有的努力,意會上列尊者摩訶拘絺羅的譬如和信受佛說,是智少慧空的我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