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天臺宗難興之因

MC 6206 中國佛教天臺宗難興之因
中國佛教天臺宗,其宗門特色,乃教觀雙美,其五時八教主張,更是近代中國佛教復興的明燈。然而矛盾的是,天臺宗的弘佈播歷史,並不像其宗義般,得到優勢的發展,這是無奈事實。

按近代佛教歷史學者的說法,天臺宗不振主因,是在政治上。智顗大師,其大半生在南北朝時;南方陳朝中渡過,其佛學之大成,亦在陳朝時期突顯是事實。但智顗大師的政治取向,嚴格上是沒有立場的。其《別傳》中載,生於南朝蕭梁,家世顯赫,後梁陳逮替。驟然悟到禍福無常,不能久享。萌出家修行念頭,待侍雙親歿後出家。輾轉得投南嶽慧思,成就了日後的佛學成就。而正因智顗大師的盛名,招來道俗朝野上下的瞅睞,是無可避免的,但亦有助佛教的弘佈 ; 因眾生平等,佛門廣開,故來者不拒。縱然帶有個別原因,如政治人物的扶持,是求取個人的政治光環和聲望,或借助佛教的穩定社會作用等,對智顗大師而言亦沒有拒絕之理由,就如西晉道安法師所言:「不依國主則佛事難立」的現實。故以智顗大師在陳隋兩朝的名聲,引來政治者的注意,也是無可避免,也無可奈何!陳主親近佛教,是欲藉佛教穩定政局,後來逮替之楊隋想必亦是如此。只是智顗大師可能萬料不到,所招來的是晉王楊廣,從後代來看,楊廣對佛教的討好及支持,是別有用心,虛情假意的,其要求智顗大師授其菩薩戒及佛學的研習,是為討好其父皇.隋文帝楊堅奉佛維穩之歡心,實欲籍此圖奪嫡之野心的手段,而歷史是,楊廣成功了,即後來惡名遠佈之一的暴君「隋煬帝」。所謂「隋煬君暴」,即使煬帝雖然亦大力扶殖天臺宗,也曾贈予智顗大師「智者」尊號,這種過從甚密的事實,也造成日後天臺宗失勢之主因。因孰知隋朝祚短,李唐更替。隋楊所親之天臺宗定必冷待。加上李唐奉道教為國教,雖奉前朝仍扶佛教以穩局,但李唐一朝,以法相唯識及禪宗、華嚴、律宗為倡。天臺九組湛然雖然一度中興臺宗,但晚唐武宗法難,典籍散失,後陷五代十國 ; 逮至趙宋建立,復又出現「山家」「山外」之諍,遂令天臺宗人材零落,才是原因。

而課堂講義,引內地談姓作者一篇文章,其以智顗大師的「遺書」道出大師有不忘陳朝君主,有叛隋之心云云!這明顯受近世以來,「平反」之風過甚,矯枉過正之弊影響。如上文個人來看智顗大師的,政治立場並不明顯,其與陳隋政治人物交往,乃基於世道現實,佛門廣納這意,沒有刻意的「親近」哪一方的意圖。也沒有刻意成為一名政治和尚,只是機緣的促成而已。若智顗大師真的心繫朝廷,以其家勢背境及個人能力,別說一官半職,名揚青史;要報效朝廷,揚名立萬,理應不難,何需出家?此不合邏輯。其遺書實可能告知楊廣,以前朝為鑑;楊廣對其親近,以大師心眼來看,豈會不知楊廣志不在佛,授其皈依,只是有教無類而已,更何況楊廣以皇族貴胄身份,紆尊降貴,智顗大師亦不能拒人千里,只是縱然大師神異,能預見楊廣他日能為九五之尊,亦萬料不到他跟日後成為隋煬帝的楊廣關係,埋下了天臺宗不興之肇始。
學生龔禮柏合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