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

「又遊心法界者,觀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於十法界,必屬一界,若屬一界,即具百界千如,於一念心中悉皆備足,此心幻師於一日夜,常造種種眾生,種種五陰,種種國土。」《妙法蓮華經玄義•卷二上》

心猿意馬乃常人之心,遇境起念,於不遇境的夢中也可起念若真,所以說遊心法界,一念心起,能生宇宙萬法。萬法總歸為十法界…即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天、羅漢、辟支佛、菩薩和佛,除非無心,有心即動念,心念一動必歸屬十界其中之一界。每界除自身一界的性相特別強盛外,仍不失其餘九界特性,例如人界的眾生雖顯現人界性相,但心念跳去翻來剎那不能停,心於此一念可人,下一念可天,再下一念可地獄、可畜牲、可凡可聖、可寂淨可暴戾、可愛可惡、可樂可憂…境界並不單純的,其餘九界亦如是。每界即具足十界特性,十各具十變為百法界,每法界又含十如是,百界各具十成千如是,千如是落入三種世間便成三千法界。於一念心中悉皆具足一切法界,一念具足三千不可思議法界。所以說心幻化能造種種眾生,種種五陰,種種國土。三千不可思議境界發自一顆不可思議的心,一心具足一切因緣所生之法,即假即空即中。

十法界中之眾生包括四聖六凡,連佛都歸入十法界之一?
是的,智者大師說,佛具五行,病行是四惡界、嬰兒行是人天界、聖行是二乘法界、梵行是菩薩法界、天行是佛法界。

把宏觀的一念三千簡化,就成實修的方便道「一念無明法性心」,正負兩面劃分,來解釋心的可能狀況。令鈍根眾生如我也明瞭,究竟面對每一個法(境)的時候,願意自心常展現出負面的無明境界、還是正面的法性的清淨境界呢?即遇境時,誰想失去控制地落在修羅地獄餓鬼畜牲的惡境界?至少該希望還能自控地進入人的境界吧!理想點的修心到能進入天的福樂境界更好,或發出離心想落在羅漢辟支佛的二乘境界,甚至發大心想行菩薩的慈悲梵行境界,終極理想當然是最圓滿入寂淨涅槃的佛境界。事實上,心沒經修行多現無明境界,心經過正法洗禮,聞思修的鍛鍊,可把無明轉為明,心經過聞思修,可彰顯法性,得清淨善寂境界,所以說「一念無明法性心」,我們有修行的可能和必要性。

《華嚴》云:「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界內界外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世間色心尚叵窮盡。況復出世。」

三界無別,唯是一心作,明佛理目的是以之觀心,以心觀心,明自心才能言對治,才能以佛理調整不正確的心思態度。一念心生起一切法,每一念都是修行的契機,不怕無明,因為無明就是佛種子,種子有無限潛藏能量、能優化,所以說,無明即法性,法性即無明。用止止息煩惱、讓心猿意馬跳盪的心停下,再用觀以教理貫穿煩惱、通達實相真如,不可思議心就能把無明轉為法性,不可思議心就能把無明隱現顯法性,不可思議心即成凡成聖之一念心,「一念三千」即是能觀所觀的不可思議「心」也。

惟家 合什

參考:《摩訶止觀》卷五 CBETA,T46,no.1911,P.23,c12-P.25,c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