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思想----性空唯名

印順法師將整個大乘佛教的思想派分為三系,分別是: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在印順法師的此一著名判攝裡,中觀一系的教理,其哲學的基本走向在於彰顯「性空唯名」。所謂的「唯名」,即是指「唯假名」,也就是說,一切法的存在皆為施設的存在,皆為原因與條件下的存在。「性」即「法性」,即是指「事物存在的真實樣態」,法存在的真實樣態是缺乏本質的,也就是處於「空性」的狀態。

中是正確真實,離顛倒戲論而不落空有的二邊。觀體是智慧,觀用是觀察、體悟。以智慧去觀察一切諸法的真實,不觀有無顛倒的「知諸法實相慧」,名為中觀。觀的所觀,是中,就是緣起正法。正確的觀慧,觀察緣起正法,而通達緣起法的真實相,所以中觀就是觀中。中觀思想中所要講的,是正觀所觀的緣起正法,這可從本論開端的八不頌看出。八不是緣起的真相,八不的緣起,才是佛說的緣起正法。緣起是說一切法皆依因託緣而生起、而存在,沒有一法是無因而自性有的。緣起是因果性的普遍法則,一切的存在,是緣起的。這緣起的一切,廣泛的說:大如世界,小如微塵,一花一草,無不是緣起。

緣起是佛教的核心,何必要大談其空呢?《阿含經》說:「十二緣起,甚深甚深,難見難了,難可通達」;而「緣起之寂滅性,更難了知,更難通達!」要知道,生死的流轉,涅槃的還滅,都是依緣起的世間而開顯的。從緣起的生滅方面,說明世間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因為緣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為緣起,所以能解脫。緣起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此無故彼無。所以體悟緣起的自性,本來是空寂的,從一切法的本性空中,體悟世間的空寂、涅槃的空寂。這世間與涅槃的實際,「無毫釐差別」。《般若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這個道理。

緣起的自性空,是一切法本來如是的,名為本性空。一切法是本性空寂的,因眾生的無始顛倒,成生死的戲論。戲論息了,得證涅槃的寂滅,其實是還他個本來如此。緣起自性空,所以說緣起的實性是空的,性空的妄相是緣起的。如果不談空,怎能開顯緣起的真相,怎能從生滅與寂滅的無礙中,實現涅槃的寂滅?中觀論開顯八不的緣起,所以建立世俗諦中唯假名,勝義諦中畢竟空。對中觀學派而言,事物所謂的「存在性」,事實上只是藉由世間的名言概念而被安立出來。若試圖「循名而責實」地去把捉事物的存在性,必然是不可得的。因此,中觀思想的特徵----稱為性空唯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