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的基本差异

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的基本差异(第三讲):
「中观学派」是在中期形成的,龙树菩萨并没有用过「中观学派」或「中观」的字眼来描述自己的理论,这是中期中观学的产物。此时期中观哲学是以《中论》的批注而开展的,那就是对于《中论》的根本思想“一切法空",龙树究竟是透过怎样的论证方法来开展的呢?
归谬论证派:
佛护强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试着透过批注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佛护的批注里,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对《中论》第一品第一首诗颂的批注。「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亅。
「诸法自生」的主张被归为是属于「因中有果论」一派的思想,诸如数论学派,以及教内的有部皆是,他们认为「果」原先是隐而未显,「生」是指「果」由隐而显来说的,能生与所生不同,所以「生」是有用的。但佛护则认为若是诸法自生,则将导致「生」是无用的,因为它已经存在,根本就不需要再生。这样的结论当然是诸法自生论者所无法接受的。再则,若诸法能自生,「生」将会无穷地「生」下去,这一点当然违反经验事实,也是诸法自生论者所无法接受的。由于诸法自生会导致矛盾,亦即它会导致「生」的无用以及「生」的无穷,而无用与无穷都与论敌所信受的前提相矛盾,这就是佛护对主张诸法自生者的著名驳论。佛护所采取的这种论证方式,在传统印度的逻辑里称之为「应成或堕过亅是「执着」之意,也就是「会掉入过失里去」的意思。
佛护的这种论证方式是划时代的,因为龙树在颂文中往往以宣言的方式直接把结论呈现出来,而省去了其论证的过程,但批注家则必须以论证来说明为何会得到这样的结论。佛护强烈意识到必须把龙树的推证过程展开来,而他所采取的是一种间接论证的方式。当不能直接去证明某一命题为「假」时,可以试着去证明此一命题为「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若其为「真」,则将导致矛盾,而矛盾的事物是不可能存在的。

自立论证派:
佛护这种论证方式受到清辨强烈的质疑,他认为龙树并不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展开论证,因为「自生」的反面是「他生」,当我们否定诸法不自生的同时,便会预设诸法是从他生。清辨看到了佛护的论证在逻辑上的缺陷,认为采取这种间接论证,其结果将会在逻辑上给论敌一个攻击自己的机会。诚如佛护假设诸法自生的结果会导致矛盾,那就必须在逻辑上承认诸法自生的反面是真的;但是,若不是自生,那就是他生,这样的理解显然是歪曲了龙树颂文的意思,因为龙树也说诸法不从他生。
因此,清辨认为不可以采取间接论证的方式,因为在否定一个命题的同时,也肯定此一命题的反面,他主张须采取直接论证的方式来铺陈龙树的论证,传统术语称之为「自立量」,也就是从大前提与小前提而至结论,正面地去证成一个命题。故有人便把清辨一系的中观派称为「自续派」或「自立论证派」,而把佛护与月称这一派称之为「应成派亅、「归谬论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