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之七喻

火宅喻·第三品《譬喻品》

有大长者,年老体衰,拥有无数财富和田宅,家众甚多。他的宅院广大,年久失修,仅有一门。一日家宅突然大火四起,长者见状,很是惊恐,自己虽能出逃但顾及那些孩子。他们都贪图嬉戏没有出逃的意思。为了让孩子们逃到安全地带,长者投其所好,许诺出门后可得羊车、鹿车和牛车,引众人出离火宅。

长者喻佛陀,孩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五浊、八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而佛法正是劝说众生的法门。

穷子喻·第四品《信解品》

少时离家出走、流浪在外的穷孩子,面对所乞讨的长者的富裕之家却不知是自己的家。长者见到穷子便认出是自己的儿子。穷子见到长者身上真珠璎珞满身、僮仆侍立左右,以为要抓他便逃走。

长者明白儿子一时不能醒悟便放其外出乞讨。接着,长者巧设方便,托人请穷子来家中打杂做事,逐渐使其明白自己就是长者儿子,最终继承了家产。经中的穷子喻二乘之人,长者喻佛陀,佛陀巧设方便,让穷子从小乘修起,渐入大乘法门,最后将佛子带入大乘境界。

药草喻·第五品《药草喻品》

又作云雨喻。经中以药草、树木譬如三乘之人。“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小草、中草、大草,依次比喻天人、声闻缘觉、藏教菩萨。药草虽有大中小之不同,若蒙云雨沾润,皆能敷荣郁茂,治疗众病。

三乘之人,根器虽有高下之别,若蒙如来法雨润泽,则能成大医王,普度群生。而佛法如云雨,智慧无边,对众生平等施舍,并根据众生上中下不同,滋生众生相。

化城喻·第七品《化城喻品》

有一个聪明的导师,为了让大众能够顺利走过荒无人烟的漫长险道,于是对众人说,你们不要害怕,前面有座可以休息的大城。如果能够进入这座城,就能够安稳快乐。这时众多疲劳之人心生欢喜,便进入化城,想象着自己将得到安稳快乐,感到无比喜悦。

导师对休息后的众人说:“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所化也。”导师指佛陀,众人指小乘圣者,后者贪图小乘涅槃境界(化城),但“化城”只是幻象,休息完后还要走向真正的宝藏(究竟涅槃,即成佛)。

衣珠喻·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记品》

有人来到富裕朋友家中喝酒醉倒,富人在其衣服系有无价宝珠。这人竟毫不知情,后来到外地乞讨而不知身藏宝珠。后来两人再次相遇,富人心生感慨,并提醒他。

愚夫喻声闻和缘觉,富人喻佛陀,愚夫的醉酒好比被种种烦恼困扰。众生为小乘小果,为世俗事务的“衣食忙碌奔波,却不知心里早有佛陀赠予的宝珠——一乘佛法。”

髻珠喻·第十四品《安乐行品》

又作顶珠喻。经说,转轮圣王在战争胜利后,给予有功之人或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严身之具,或种种金银珠宝。惟有发髻的明珠舍不得送人,担心送人别人会吃惊。但是,转轮圣王见到众兵士立如此大功,于是毫无吝啬地将发髻中的明珠赏赐将士。

经文中的轮王比喻佛陀,髺喻二乘权教,珠喻一乘实理。珠在髺中,就如实理为权所隐。借此指佛陀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授记二乘而得作佛,犹如轮王解髺中之珠赠予功臣。

医子喻·第十六品《佛陀寿量品》

有一良医,因为有事到其他国家,孩子误饮了身为良医的父亲配制的毒药而中毒。医生回来后众子请求父亲医治。父亲便以好医药让孩子服用。但病中的孩子没有分辨能力拒绝服药。于是父亲另设方便使孩子服用,随后孩子病即痊愈。

经文中的医师比喻佛陀,众子比喻三乘人。因为诸子无知,饮用毒药,心即狂乱,父亲设方便,让他们服用好药得以治愈。这比喻三乘人信受权教,不得正道。而佛陀施设各种方便让他们服用大乘法药,迅速除去他们的苦恼,让他们不再有各种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