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公案的浅见

“拈花微笑”公案的浅见。

这就是佛界公认的禅宗起源传说——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即,佛祖用拈花的形式传达出了一种他自己悟得的高深真理,别人不解,只有迦叶心领神会,于是迦叶就此接过了佛祖传递过来的这一真理,并发扬光大,后来又东传中国,直达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广大地区。

佛教的本质、核心、终极追求是,了解人生实相,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最后达到解脱现世烦恼,超越生死,这就是佛教界常说的「入佛知见」。作为佛教之一种的禅宗当然也不例外。也就是说,禅宗需要了解人生实相,需要正确对待人生,进而才能解脱烦恼,超越生死。用我们世俗的语言来说,「了解人生实相、正确对待人生」其实就是改变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让别人悟透人生,让别人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说教的语言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之所以语言完不成这个任务,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语言难以完全表达出精微的道理,所谓「言不达意」。

二是即使能用善巧的语言表达出来,听者也难以深刻领会其中的深意,即使领会了,也难以留下深刻的影响。如果领会不了深意,或即使半生不熟地领会了,但没有在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痕迹,那么彻底改变人生观、世界观的目的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然,「拈花示众」也和禅宗后来独有的传道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禅宗传道讲究传「心印」,「不立文字」、为求道者故意设置难题、用反常的方式暗示求道者等等。即,禅宗界所谓禅风凌厉的「公案」,我们世俗之人难以理解的过激传道方式,以及禅宗后学们通过参这些「公案」来间接「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