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一心三观”思想与其价值。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宗派,形成于陈隋之际,其先驱者有慧文大师、慧思大师,实际创立者是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的天台佛教理论体系主要有“教、观”两大部分。教---指形成“教观统一”的判教说;观---指建立具有本体论色彩的“性具实相”说。其中“性具实相”说的核心命题是“一念三千”,而“一念三千”是以“一心三观”为基础而实现的观境,然“一心三观”的基本精神就在于止观统一。智者大师将空、假、中“三观”分作“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两类,前者为可思议的三观,后者则为为不可思议的三观。可思议者为方便之说,不可思议者为真实之说。“一心三观”的理念,就是指“三观”(假、空、中)应于“一心”中发,是指不经次第而于一心中刹那间,同时观察思维空、假、中三谛(三种实相),所谓“一空一切空”即不假、不中谓之空;“一假一切假”,即不空、不中谓之假;“一中一切中”,即不空、不假谓之中。空、假、中三者于一心中交融互摄,故能同时观照,观假即观空、中,观空即观假、中,观中即观假、空。因此,智者大师所说的一心三观的核心思想是中道实相。其根据《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的所谓“三是偈”思想发挥而来,此三是偈本身就是龙树菩萨为了展现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实相义,所以一心三观依据的是纯粹中道实相原理,无论是它的出发点还是它的归结处,都是中道实相。真理只有一个,即诸法实相。理想与现实本来不存在距离,距离只因众生的无明而生起。按照“一心三观”的思维方式,“一念三千”也是在实相原理导下,通过“一念”与“三千世间”的相即圆融而建立。从逻辑意义上说,“一念三千”具有能、所的对应关系,即“一念”是能,“三千”是所,但“一念三千”作为天台止观体系的组成部分,“一念”并非单纯的意识活动主体,同时还成为观照的对境(对象)。“一念”之所以是不可思议境,因为其在确立自身能“观”的主体地位时,同时自我转化为所“观”的客体。因此,“一念”就兼有“能观和所观”两重功能。“三千”既是“一念”的对象,同时又是“一念”自身。由此可见,其理论价值则体现在,能以“一心”中圆具三观的理念,体证“三谛圆融”,并以此会通大乘空、有二宗,强调空有相即不二,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即人间是净土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代成立的华严宗、禅宗的教理,也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天台宗的教义思想。直到现在,我们仍可以从天台宗的中道相即的教义中、“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等说法中汲取人间佛教的某些思想。总之,一心三观又名圆融三观,因为它表达了天台圆教的不思议圆融思想。根据一心三观的精神,不仅三谛、三观均于一心中得,不前不后,无次第之分。因此,一心三观是彻底的、究竟的圆融学说,它是天台佛学区别于其他宗思想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