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远程教学

顿悟浅见

顿悟浅见

所谓顿悟就是于瞬间领悟宇宙实相之理,而实相在众生身上即体现为佛性,众生佛性为烦恼所障而不为众生所见,一旦顿悟断惑,佛性便显现。因此,众生证悟实相也就是返归自身本性,这就是所谓的“见性成佛”。

法华七喻

部派佛教产生的原因

早期佛教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一般以僧团长老为主,思想较传统、保守;大众部人数较多,通常以革新派比丘为主,较为积极和进取。而两派分裂的根本原因,依南传佛教文献所载,乃系佛经第二次集结(“七百集结”)时发生的“十事非法”之争。

中观概述

第一讲

中观概述

第一讲

中观思想

第九课

中观思想

第九课

切莫誤解佛教“人生是苦”不是悲觀之意

根据印顺导师:
印順法師
在中國,信佛法的與不相信佛法的人,對於佛教,每每有些誤會,不明佛教本來的意義,發生錯誤的見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確的信仰,批評佛教的人,也不會批評到佛教本身,我覺得信仰佛教或者懷疑評論佛教的人,對於佛教的誤解應該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認識佛教。
由於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有部论典

对于《大毗婆沙论》、《俱舍论》及《顺正理论》,这三本论书,其实是非常陌生。在修了这堂课之后,却常在作业及课本上看到这两本论,今天大概了解一下。

阿毗达摩之意义

阿毗(abhi)的意为上等的、殊胜的、卓越的。达摩(dhamma)的意思是法。这里的“法”是指究竟真实的教法,特别是指佛陀所教导的教法。阿毗达摩有时指论教法,有时指《论藏》。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一共有七部,称为上座部七论或者南传七论,它们依次是:《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论》和《发趣论》。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