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易》學與儒、道二家之淵源

《易》學與儒、道二家之淵源

从儒家“亲亲相隐”和墨家“大义灭亲”的角度谈谈孟子对墨子“无父”“禽兽”的指控

亚圣孟子对墨子墨家的批评,如无父、禽兽之道等,已为人所知。对于孟子的评论,我们需要考量当时儒墨两家在论战时的语境。故由《论语》和《孟子》中所涉“亲亲相为隐”以及墨家典外文献《吕氏春秋》(杂家)记录的墨家巨子杀子奉法的案例,我试分析墨家是否真的是“无父”和弃绝血缘关系。

论先秦墨家与墨者——一个利他主义团体

先秦墨家的信徒,即是墨者。过往有一种误解,就是把墨者和游侠、侠客等同起来,甚至有言墨家是黑帮。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试解析一二。主要从墨家的利他主义讲起。

中觀之應成派舆自續派

中觀学派發展到中期时,由于鳩摩羅什的弟子對《中論》的論徵方發的不同分为两派:佛護與月稱這一派稱之為「應成派」或「歸謬論證派」;清辨一系的中觀派稱之為「自續派」或「自立論證派」,其主要内容是:

中觀學派發展概況

中觀學的發展從龍樹開始直到西元八世紀,今天學者將如此的發展過程分為初、中、晚期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龍樹及他的弟子提婆的思想為中心。第二階段約在西元五世紀至 世紀中葉,這是中觀思想最多姿多采的階段,也是中觀學派 想開始蓬勃發展的階段,其特色表現在對《中論》的註解。第三階段是中觀與瑜伽合流的階段。

《中論》之特色

印顺导师《中觀論頌講記》之中論特色:

一.有空無礙
先論空有無礙:假名性空,在龍樹的思想中,是融通無礙的。但即空即有的無礙妙義,要有中觀的正見才知道。如沒有方便,一般人是不能領會的,即空即有,反而變成了似乎深奧的空論玄談。所以,現在依龍樹論意,作一深入淺出的解說。

《中論》主要的註釋

印顺导师的《中觀論頌講記》中,记载本論的釋者,舊傳有七十餘家。近據西藏的傳說,共有八部:

一、《無畏論》,有說是龍樹自己作的。其實不是,這可從論中引用提婆的話上看出來。
二、依《無畏論》而作的,有佛護的《論釋》。
三、依佛護論而作的,有月稱的《顯句論》。
四、清辨論師的《般若燈論》。
五、安慧的《釋論》。
六、提婆薩摩的《釋論》。

王舍城結集的爭議

王舍城結集的爭議

性「善」、「性惡」與「非善非不善」體會

性「善」、「性惡」與「非善非不善」體會

中观思想----性空唯名

印順法師將整個大乘佛教的思想派分為三系,分別是: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在印順法師的此一著名判攝裡,中觀一系的教理,其哲學的基本走向在於彰顯「性空唯名」。所謂的「唯名」,即是指「唯假名」,也就是說,一切法的存在皆為施設的存在,皆為原因與條件下的存在。「性」即「法性」,即是指「事物存在的真實樣態」,法存在的真實樣態是缺乏本質的,也就是處於「空性」的狀態。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