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宋朝契嵩祖师在《六祖坛经赞》认为:「‘无相为体’者,尊大戒也;‘无念为宗’者,尊大定也;‘无住为本’者,尊大慧也。」又六祖在《坛经》也有同样的看法:「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因此,禅宗主张‘自性能生万法’,而此‘三无’与‘大乘三学’都不离‘自性’,说明二者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大乘三学’是禅修者自净其心的‘道因’;而‘三无’是禅修者证悟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道果’。

(1)‘无相为体’ :《坛经》说明‘无相’是当禅修者观照诸法的‘自性’时,明了没有永恒不变的‘实在相’可得,而远离一切相的执着,证悟自性本具的‘法性本体’(清净戒体),就是‘无相为体’。

(2)‘无念为宗’ :《坛经》认为‘无念’就是‘般若三昧’(正定)。‘无念为宗’的宗旨在「‘心无二相’而能‘正念’真如本性。」‘无念’是‘无所执念’地面对内外幻境,所以,禅修者能不执着内外一切境界,并保持‘正念’,觉照妄想,不为境转。

(3)‘无住为本’:《坛经》肯定众生与诸佛的‘自性’本是平等一体,但众生迷昧,为烦恼所缚,执着诸相,不见‘自性’ ;而诸佛能‘离一切诸相’,以智慧顿悟‘自性’。《坛经》说‘无住’是回归自己本来‘念念不住’的‘本性’,在面对一切境界时,不去追思或染着它,即是‘无住为本’。

KokKiong Chan's picture

六祖的核心理念

所谓”无念“,就是既有各种心念生起却不执着于这些心念;
所谓”无相“,就是接触周围的事物却不执着于这些事物;
所谓”无住“,是说人人的心念就是迁流不息的。

无念就是不执着于主观心念,
无相就是不执着于客观世界,
无住就是描述人类心理活动的特性。

六祖慧能反对于外着境,心有所染,认为凡夫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因为心有执着,而不能自见本性。
要由凡转圣,首先要破除妄执,无心于物,无意于事,自在无为,以“无念”作为修行的总原则。
“无念”即是说在意识活动中不起任何念头。
就是说意念不能定位或停留在某种具体的物相上,而使其自然流逝。
修行只在于息除诸缘,莫生妄想,一切放下,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这就是“无修之修”,也就是“无念法”或“无念行”。

能够脱离外物的相状就是无相。
如果对外界事物不生执着,那么自性就会明白清澈,这就是以“无相为体”的道理。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无论客观现象也好,名词概念也好,这些都是”相“,都是虚妄的。当你真正认识这些虚像不是真实存在的,你就会认识所谓的真如实像。

”无住为本“,正是所谓念念无住,心理活动随着身体的自然反应和外界环境的自然变化而自然流转,念念相续、念念无住。
人类当前的念念相续(心),就是本性,于一切法本来就是不住着的。

Peng Hui Yuen's picture

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禅宗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也就是觉悟本性,发菩提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 也是觉悟本性。

无念,是说觉悟本性后,对一切法不起心动念(内)。但这个无念的体和念头又是不相妨碍的。在修行之初, 固然要平息念头。一旦体认无念之体后, 不妨起心动念。此时, 就可以念而无念, 可以分别一切而无所执著, 所谓 “能善分别诸法相, 于第一义而不动” 。

无相,是说觉悟本性后,不以任何相的方式显现(外)。和无念同样, 这种无相和有相也不是对立的。事实上, 我们可以由相的当下去体认无相, 因为它是超越一切相, 而又显现一切相的。

无住,是说觉悟本性后,具有无住的功用(用)。心不会留住在任何事物上, 也没有事物可以粘著在心上。心只是如实地显现一切, 不会有妄想、分别和执着。六祖慧能也是听到《金刚经》里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后当下觉悟。因为我们本来就具有无染无住的心,也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尘埃可沾住。因为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世间万物也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没法完全控制,我们根本就不必生分别、妄想和执着。

所以,六祖慧能悟道后才会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众生的本性原来是清净的,是不生不灭的;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本性没有增减和生灭;众生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本性没有动摇;本性就是本体,能生一切万法,世间一切森罗万象都是从这个本体涌现出来的。觉悟本性已具有一切功用,这正是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xbyxt's picture

如何理解“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只要能“于自念上离境,不于境上念生”那么“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这是返迷启悟的关要,所以说“无念为宗”。“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悟得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基于平常的“净心”,把握当前的一念。

无相为体,这样念念不住不染,“于一切相而离相”,显得“性体清净”,所以“无相为体”。“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无住为本,只叫当前的念念相续,就是本性,于一切法上本来就是不住著的,这叫“无住为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參考書目】
释印顺,《中国禅宗史》,中华书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