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中觀”

『中觀』即梵文Madhyamaka,字面上最直接的翻譯是the most middle,最中的或至中,即這學派所持的立場。日本叫「中觀佛教」。歐美稱「中觀哲學」。西藏謂「dbu ma(中)或 dbu ma pa(中派)」。漢傳佛教譯為『中觀』。譯為「觀」實是更恰當彰顯此派思想特質,因為,言「中」必涉及「觀」也,要能洞察全體之際,方有成立「中」的可能。

《阿含經》八正道中的正見(正觀),就是中觀。正就是中,見就是觀,正見即中觀,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觀的所觀,是中,就是緣起正法;緣起是說一切法皆依因託緣而生起存在,沒有一法是無因而自性有的。佛教根本教理「緣起」,是說任何事物存在現象都是條件聚集之因下而有的,緣起就不可以有獨存的自性,有獨立單一存在的自性就不是緣起,二者是矛盾互斥的概念,不能同時成立。佛說緣起法,即法是沒有獨一條件存在的自性,

龍樹是大乘佛教中觀思想的發揚者,他也依循佛說而致力於遣除自性說。佛經說「地有堅性、水有濕性、火有熱性、風有動性」,此「性」即「自性」。以「火有熱性」為例,龍樹對此就「勝義」而言,認為火的熱性是藉薪柴透鏡之類在陽光照射下產生的,所謂火的熱性亦依因緣有而非自有;冷水置火上變熱的這個熱性仍是依眾條件聚合而有,依因緣而存在的當然不能稱是火的自性。龍樹及其追隨者所代表的思想流派,梵文叫Madhyamika,即「中觀學派」,Madhyamika中的月稱,就這個學派所持的立場以世俗觀點而舉出例子說明熱非火之性,說火依眾條件聚而有熱,火依因緣而存在,熱非獨自單一的存在,若熱即火的自性,即熱不需眾條件聚而存在,即熱獨立單一即可表現存在,那麼當說「火」這個字時,嘴巴就該會被火的熱灼燙,嘴巴該感到灼熱,因為自性不需依因緣就可以產生的,但實在沒有發生這樣說火嘴巴即感灼熱、灼燙、甚至被灼傷的現象。可見,Madhyamika對「中」這種無執著的立場,從勝義和世俗兩面觀察立論,反對自性的存在推演例子,清晰明確顯示出the most middle思想的特質。是洞察勝義與世俗全體之際而成立「中」的客觀標準,以「慧」宏「觀」才能洞悉所謂「中」之道,縱合宏觀和微觀,分析形而上觀和形而下觀,再取其客觀中道說。說明萬物現象是假有的眾條件和合存在、而非真有的獨一條件自性實在,換句話說,證驗萬物是離不開「緣起」的。

印順導師在《中觀論頌講記》中說,現觀這真實空性法,所以叫觀法。體悟真如空性法,聲聞行者在初果;菩薩行者在初地。經中說:『知法、入法,於法無疑』,就是悟達此空真如性。能悟入畢竟空的智慧,稱為『淨法眼』。聖者體悟諸法的真實,必須如實修行。在正確的實踐中,最重要的是「智慧的如實現觀」。現觀是超越能所的認識關係而冥證的直觀;近於一般人所說的神秘經驗。佛弟子有了正確的直觀經驗,這才是在佛法中得到了新生命。正確的洞見佛法,現證解脫,名為得道。

所以上面說,Madhyamaka字面本只有「中」而不含「觀」的意思,漢傳佛教將之譯為『中觀』的「觀」,不但沒有誤譯,實在是更恰當地彰顯Madhyamaka深層意義,Madhyamika弘揚「中」這種現觀去正觀一切俗真之法而能自在寂然於無執著的立場,其呈顯實際必然存在「慧觀」,從阿含以至龍樹,均如此。

佛弟子 美家 合什

參考:
1.MC6213中觀學概論講義內容
2.陳金輝博士講解內容
3.印順導師《中觀論頌講記》〈觀法品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