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有真空,體虛如幻』說

西元七世紀,義淨法師留學印度,他著《南海寄歸內法傳》說:西土所云大乘,不外二種,一者中觀,二者唯識。他對「中觀」學派看一切法的思想描述為──『俗有真空,體虛如幻』,這也代表了漢地初期佛教對「中道」義理的瞭解。

『俗有真空』,俗──俗諦,有──具體存在,真──真諦,空──虛幻不實。即在「俗諦」來看事物是存在「有」,就「真諦」來分析事物本質是「空」。事物狀態本質是「空」就是「緣起」,因事物皆為眾條件聚合而產生的緣起現象,所以事物是存在於一種虛幻變化不定的過程中,是假有的,非實在的,是一種無常的存在,「無常」在阿含經中就是緣起的意思。俗有的「有」乃是假名之有、為方便說法令眾生能入佛之見而施設之有;「施設」是安放的意思,如魔術師變魔術表演,必須先安放道具然後才能變現事物,事物是依魔術師施純熟技巧之因、待預先施設道具之緣而和合為「有」的,離不開眾條件聚的和合而有的「有」,等於是假有,亦即離不開「緣起性空」的佛理。

『體虛如幻』,體──自性(1),虛──不實,幻──魔術。魔術幻化的東西似真實假,魔術師安放道具加上技巧,呈現不可思議的幻術,似有實無的虛幻不實表演,確會令人驚愕如作夢,這種如真經歷的存在,古來印度喻之為「如幻」。世間法即是處於「幻」這樣的狀態,若說世間法是「無」就落入斷見,若說世間法是「有」就落入常見,言語難述,於是佛常施設大量譬如說法以攝眾。般若經中十喻「空與幻」,大量用「有、無、常、斷」之類的華麗辭藻作比喻,試圖把捉緣起的實相。「魔術表現」是「幻、空、不存在、不實在的」,但「魔術表現所必需依靠的道具」卻是「有、實、存在、施設的」。

『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的觀點是嘗試處理一切法存在的根據問題,交代一切法的存在樣態。一切法的存在,從世俗觀點而言──是有、待緣而有、假有,從真諦(2)觀點來看──是空、是無。緣起的「有」是中觀學派不能否定的,即這個世界的存在是我們難以否認的一項經驗,而問題在於「世界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樣態呢」?我們所看到世界的山河大地、人倫關係、乃至種種的經驗感受,原來都是依因待緣而存在的暫有、假有,它們自己並非自身存在的根據,非眾生終極的幸福所依。

所以印順導師言,一般學者,以為一切是實有自性的,也就是以為一切是「自有」、以為一切的所謂自己就是自己存在的根據,於是,以為實有煩惱可斷、以為有為法外別有滅諦、以為實有能證所證、以為實有修因證果可得等等。實在以為有所得的人,無道無果。解決一切法存在的樣態與根據為何的這個問題,哲學上是屬於「存有論」的問題,所以論『現觀』,直示正觀悟入實相的教授,開顯法的真相,讓人覺醒自身存在的真實處境──所謂自己乃至萬物不過是依因待緣的暫有,意識萬法真正存在狀況才有機會引人入道、生於五濁而污不沾心、行於惡世而安得自在、修於菩薩道而勇猛精進無退墮,這才有機會導人在佛法中熏習轉生脫胎換骨如蓮花生、清淨超脫、得以重生。

佛弟子 美家 合什

參考:
1.MC6213中觀學概論講義內容(萬金川教授《中觀思想講錄》)
2.印順導師《中觀論頌講記》
3.陳金輝博士講解內容
註釋:
(1)「自性」一詞的梵語是 svabhava,這個字的意思相當於英文 self-being。
(2)勝義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