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如來禪」和「祖師禪」的一點想法

在《楞伽經》中記載「禪」分四種:凡夫所行禪、觀察相義禪、攀緣如實禪、如來清淨禪;從人無我、法無我,及了知人空和法空後,便能達至如來藏心,即如來禪的境界;歷史敘述禪宗六位祖師的故事,甚至永嘉、馬祖,也沒有具體談及過祖師禪,只有如來禪。
「祖師禪」大約從仰山慧寂(807至883年)禪師與他的師弟香嚴的一斷話中始出現:
香嚴: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無立錐之地,今年錐也無。
慧寂:師弟雖會如來禪,祖師禪尚未夢見在。
香嚴:我有一機,瞬目似伊,若還不識,問取沙彌。
慧寂:且喜師弟會得祖師禪。
相信「祖師禪」是相對「如來禪」而立的,太虛大師認為,「祖師禪」是根據禪師的體悟而方便稱名。由於應機而悟解的程度不同,在證悟如來果之前,應以祖師禪來引證,祖師禪不重文字表述,而是通過當機活用,例如棒、喝、拳、拂、一指禪,甚至狗子無佛性等。越見靈活的應機方式,雖是那麼自由,未覺悟的人卻不知事態嚴峻;以下是唐末時期幾位禪師較誇張的表述:
丹霞天然(739至824年):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趙州從諗(778至897年):念佛一聲,漱口三日。
南泉普願(748至834年):馬祖道即心即佛,我這裡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德山宣鑑(782至865年):呵佛罵祖
臨濟義玄(866年卒):不禮佛祖
那不受約束的應機方式近於會昌滅佛(845年)時期,其時武宗皇帝奉道,以前遺留下來,對佛教參與者的便利,如免稅、免徭役等,在經濟與政治動盪的唐末很不利,依仗佛教生活、謀利的人很多,不在其中的人(非佛教)也不少,紛爭一觸即發;但見法難後,拆毀寺院四千六百餘所、私營寺院四萬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沒收田數十萬頃,奴婢十五萬人;可見會昌前後人心已經異變,但並非佛法的本意,而是社會的現象,我們應當加以警惕。

『祖師禪』與『如來禪』

祖師禪又作南宗禪,特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傳來,而至六祖慧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禪。
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接由師父傳給弟子,祖祖相傳,以心印心,見性成佛,故稱祖師禪。

賢首五祖圭峰宗密禪師,於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將禪由淺至深,分為五等,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等五種。

其最上乘禪又稱如來禪;達摩所傳之禪,即為此一最上乘禪;
然後世之禪徒,不以宗密之如來禪為最上禪,而謂祖師所傳之真實禪為一味清淨之禪,特稱為祖師禪。此一稱號或始自仰山慧寂。
景德傳燈錄卷十一仰山慧寂章:師曰:『汝只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如來禪』是經教裡的禪法,因它是如來所說,後人因名之為如來禪。
至於禪宗中的禪法,因它是祖師所倡,後人因名之為祖師禪。

其實祖師禪也是如來所傳,並非祖師所發明,
釋尊在靈山會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訶迦葉,這便是祖師禪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