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知道神會與崇遠在開元二十年(732年)於滑台曾經辯論,南北因此而分宗,漸頓也有了傍正的分別;可是惠能大師說:「佛性本無南北」;在《壇經》中,六祖開示「摩阿般若波羅密法」,「法」的部分是修行重要的內容,「人有南北、利鈍」,但「法即一種」,所以《壇經》內容卻有「人」與「法」兩樣,「人」是人物的故事,「法」是佛法的本意。以下略說弘忍、神秀、惠能與神會,四位大師的生平,或者可以暗示出他們對後世的一些影響。
神秀(606至706年)在50歲(656年)時,到東山參謁弘忍(601至675年),弘忍大師圓寂時,神秀上座離開東山寺隱修,時已69歲,後到當陽縣玉泉寺說法,也未北上京都,至95歲高齡被武后請入洛陽,奉為國師。惠能(638至713年)約在661年帶衣鉢南下,時23歲,隱遁15年,至弘忍大師圓寂後一年(676年),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處正式出家,時38歲,弘法37年至75歲圓寂。弘忍與神秀不但年紀相約,而且在惠能離開後,兩人還共處東山寺14年。
弘忍大師要把佛法普及,如達摩祖師來華弘法的目的,時年青的惠能出現,他本為南方人,既有因緣,也有智慧,六祖是純粹的修行人,沒有趨炎附勢的思想,一心教人以自性清淨為佛性來修行。
神會(668至760年)14歲到曹溪,六祖圓寂時,他26歲,遊化數年到南陽寺,後來在滑台與崇遠辯論(732年),時45歲;入洛陽荷澤寺時,已在京師活動超過30年,後被人訛稱聚眾而被流放,安史之亂助郭子儀籌款抗敵後,回到洛陽入宮受供養時已經70歲,至75歲圓寂。
出家人修頭陀行變成寺院清修,以至被皇室供養,最後可能造成滅佛的結果;名利的染著離開學佛的本意越來越遠;禪宗到唐末五代,甚至出現呵佛斥祖的現象;宋代以後,佛法逐漸變成文化藝術上的情調,名士的風尚;就這些風氣而言,圭峰宗密(780至841年)與清涼文益(885至958年)兩位法師對早期中國佛教作出了的整理和闡釋,及近代的高僧如印順導師等,他們使學佛的人有更佳的瞭解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