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大師原文:約本迹釋如是者,三世十方橫豎皆爾,過去遠遠,現在漫漫,未來永永,皆悉如是,何處是本?何處是迹?且約釋尊最初成道經初如是者是本也,中間作佛說經,今日所說經初如是者皆迹也。又阿難所傳如是者迹也,佛所說如是者本也。又師弟通達如是,非始今日,亦非中間者本也,而中間而今日者迹也。 從對智顗大師原文的理解,有以下三種對本迹的界定: 二、阿難結集經典時所傳述的「如是」,是跡象,而佛陀親口所說的「如是」才是根本。 三、如果從師徒(佛與弟子)能夠通達「如是」之實相來看,此通達並非始於今日,也非只在佛成道後才發生;這超越時間本具的真理才是根本,而在時間流轉中所顯現的具體事相,就是跡象。 「本」之根本是指佛陀久遠劫前早已成就的、超越時間的究竟法身與實相真理,是永恆的、絕對的根源。「迹」之跡象是指佛陀為了度化眾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佛陀一期八十年生命)所示現的化身、所演說的教法,都是暫時的、相對的顯化。 智顗大師通過三種本迹的界定,從不同角度(時間、說法主、體證)層層深入地闡明「絕對真理」與「方便示現」之間既不同又相即的關係;亦根據《法華經》作出對本迹的劃分,把二十八品分為兩大部分:前十四品為「迹門」,後十四品為「本門」: 一、迹門——從迹說本 開權顯實:佛陀指出自己過去所說的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教法,是為引導眾生走向佛道的方便法門(權法),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往一佛乘的階梯。 會三歸一:將過去分別說的三乘教法會歸於唯一究竟的「一佛乘」,雖然主要對象是聲聞弟子,如舍利弗等授記成佛,為破除他們認為自己無法成佛的狹隘見解,但亦揭示了「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共同趣向唯一的真理「實相」的宏大志向。 二、本門——從本說迹 開迹顯本:佛陀在〈如來壽量品〉中宣告自己成佛以來,已經過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的時間,他這一生的經歷(出生、出家、成道、傳法、涅槃等)皆為度化眾生而示現。 久遠實成,常住不滅:這位久遠成佛的釋迦牟尼,是法身佛,是永恆存在的真理本身;八十歲涅槃的是應化身佛,只是他無限生命中的一個示現;正因為佛陀是久遠實成的法身,故亦常住不滅;佛陀入滅只是善巧的教化手段,避免眾生產生依賴或輕慢之心。 本門對佛陀此生的存在意義作出闡釋,揭示所認識的佛陀 「本來面目」,是一位久遠早已成佛的、永恆的法身佛。迹門是對「為什麼佛陀說法前後不一致?」作一總結回應,闡明佛陀示現這期生命的教化背後的真正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