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孔雀王朝是月護王建立的一個王朝,在印度是第一个可以明确确定年代的王朝,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孔雀王朝擴張所形成的帝國,直到第三代君主阿育王,孔雀王朝便統一了除現卡納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個印度大陸。國勢盛強的阿育王更將佛教定為國教,亦到處宣傳佛教,使亞非歐三個洲當時都有佛教徒,令佛教成為了世界最重要宗教之一。 |
|||
世尊凖確的出生年代雖然眾說紛紜,但當期時印度北部有十六大國是不爭的事實,而世尊亦是當時一個小國『迦毗羅衛國』的王子,亦是剎帝力種姓人。而十六國之中,對佛教初期發展最有影響力的可算是摩竭陀國,佛陀一生多半在『摩竭陀國』,例如王舍城結集及華氏城結集都在『摩竭陀國』。另外『拘薩羅國』亦是對佛教發展一個十分重要的國家,世尊在『拘薩羅國』的舍衛城居留說法長達二十多年。 |
|||
雖然自古以來受到不同外來民族的侵入,卻令印度變成一個民族及宗教都很豐富的國家。印度人是達羅毗茶人與雅利安人的後裔,太約公元前一千五百年,雅利安人入侵並建立了印度文明,而當時印度的宗教以雅利安人的宗教『婆羅門教』為正統,他們根據《吠陀》的一貫思想和信仰,而即使現在的『印度教』都由此而來,《吠陀》,《梵書》及《奧義書》都於此大約公元前1500-600左右記錄而成。 |
|||
分辨「滅定識」非阿賴耶不成 佛教「業感緣起」說,是論述生命的輪迴是由於業力的推動,業力的不失才有一期一期生命的相續不斷。結生相續的生命是「異熟果」,這個「異熟果」是建立在果報識上;在一期的生命中,它執持根身令其不壞不斷。 |
|||
賴耶與轉識互為因緣 |
|||
一說到中國佛教, 自然想到禪宗。 禪宗在學術思想上作出了輝煌貢獻, 其自觀悟修、 出世入世觀等等, 也起實際效用。 |
|||
坐禪, 「坐」是對外境不起心動念, 「禪」是對內見自性, 佛性不動。 看過一些默照禪入門, 其與南傳禪修彼相似(如出入息); 各禪修是佛門共修法。 |
|||
佛教來華, 儒家約軌佛教發展於心性論下, 佛教就偏重如來藏。 作為中國佛教頂峰的禪宗, 也依自性, 即真性, 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我覺得進一步明白禪宗, 弄清如來藏有大幫助。 |
|||
僧問趙州 :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禪問答都是師徒在一定時間、 地點、 機緣教化弟子開悟, 通常去執回自心體悟。 答什麼不要緊, 只是手段而已, 能見性目標最重要。 |
|||
修是漸修。 悟是頓悟, 好像沒有漸悟。 <<六祖壇經>> 元宗寶本中有記錄了一開悟、四大悟事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