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十一、如來藏

印度大乘佛教發展的三個主流思想:性空、唯識、如來藏。

八、瑜伽行派(Yogācāra)

課外閱讀:
印順導師,《唯識學探源》。

提要:
了解瑜伽行派的歷史發展。

思考題:
試討論唯識的起源。
瑜伽行派是唯心主義嗎?

七、《中論》選讀

課外閱讀:
《中論》第二來去品、第二十四觀四諦品。
印順導師,《中觀今論》.

提要:
《中論》的〈開首歸依頌〉用“八不”來解釋世尊悟道的緣起法,〈二十四四諦品〉解釋了空、和二諦,是學習的重點。〈第二來去品〉談方法論,是理解其他品的基礎。〈二十五涅槃品〉中談到了世界和涅槃的不異,可以參考。
中論是破自性有。

思考題:

参考资料

教学笔记

try

学费

研究生课程费用结构 (国际学生)

入学行政费:200 美元
每一门课:900 美元
毕业论文:3,600 美元

对于东盟学生,入学费为RM 200(2,000泰铢),学费按每个学分的RM 500(相当于THB 5,000)收取,或RM 1,500(相当于THB 15,000)的3学分科目收取; RM 6,000(相当于THB 60,000)的12学分论文。

十、佛教對人生現狀的分折──四聖諦

一、前言
四聖諦是佛陀教法的中心。佛陀在波羅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納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位苦行者作第一次說法時,所講的就是這個。這次說法的原文尚在,其中只是簡單地敘述了一下四諦。但是在早期的佛典中,有無數的地方,都是反覆闡明四諦,解釋得很詳細,解釋的方法也不同。如果利用這種資料和註疏來研究四聖諦,便不難根據原典,對佛教的要義,作一個相當完善而正確的闡釋。

四聖諦是:

九、早期佛教的業力說

一、前言

八、早期佛教的緣起法

七、佛教的出世觀

內容提要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