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佛法僧

佛法僧
释乾寳
浩瀚宇宙,兆亿星辰。我们是比这还要渺小的存在,每每仰望苍穹,看繁星点点,思维时间与空间的奥秘,欲求人生的真谛。

佛说四种食

佛说四种食

《楞严经》上讲“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众生的生命延续,或者说轮回不息,皆因贪念而起,行为上便体现为“食”。
(一)段食,大家日常的饮食,一日三餐,有的还需要加上下午茶,晚上还要有夜宵。用餐的时候,也是将食物分成一段一段而下咽消化。这是段食,分阶段而食。

MC6219 禅宗概论

这门课程将从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了解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它将包括禅法的初传,宗派的创立,禅系的分化等大的传弘转折期。还将从总的方面来论述各个时代以及各禅系的禅法特色,并对各阶段的代表性人物作相应的介绍,包括他们的生平、禅法(思想与接机手法)、影响等,而相应的时代背景,如政治、经济等也应该有相应的介绍.

眾生皆有佛性

佛說眾生皆可成佛,“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眾生只是因緣和合起來的現象,在法界中,所有有為法同屬緣起,有情無情同歸法界,所謂的無情,就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沙石以及一切的一切統統包括在內。因為一定要徹底證悟,一切有為法,包括有情無情,都如夢幻,都不真實,沒有自性,一切是空寂的,才是證入本具的空性。

MC6102

中觀學派的立場主要是明白中道實相的思想,明白了中道義的緣起無自性空。能夠以這種既不把萬物執為實有;也不執為虛無的態度去認識事物,便是掌握了不偏不倚的中道思想,龍樹菩薩著《中論》是用真俗二諦及空、假、中的觀念,令我們可於緣起性空而見中道,由見中道而明白要將所有執著放下,明白一切事物皆緣起性空,由明白緣起而體悟空性,從而獲得真實智慧,當真理全體顯現,才能達至解脫的境界。

MC6213中观学概论(中观思想)

中观(Madhyamaka)是印度大乘佛教三大主流思想之一。中观学的兴起,主要由初期大乘佛教时期的龙树菩萨(公元150~250)所弘扬。龙树欲透过“八不”的方法,一方面阐发原始佛教的缘起中道的真实义理,另一方面则是揭示《般若经》“一切法空“的实相义。对龙树而言,见缘起,是解脱的根本。

MC6220 佛学研究的特别论题:敦煌學概論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归入中国的版图,位于河西走廊最四端的敦煌,因而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亦是西方宗教及文化传入中国的必经之地。东汉(25-220)以后,佛教流行于敦煌,前秦建元二年(366),莫高窟第一座洞窟在敦煌开始兴建,开创了灿烂辉煌的石窟艺术。

<<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阿弥陀佛同修们,
请问<<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里的以下这句是如此解释吗? 抑或字面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义理呢?请指点. 感恩.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阿弥陀佛同修们,
请问<<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里的以下这句是如此解释吗? 抑或字面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义理呢?请指点. 感恩.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7. 如何透過認識心理活動及「心、意、識」淵流來達到令心解脫。

佛教中心思想的「我」,分析為五蘊――假的我;
名色――心理方面,五蘊內的受想行識;
佛教的宗旨是令心解脫――修心,淨化我們的心;
心汙染的原因――貪、瞋、癡、慢、疑等,弄汙我們的心。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