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

四念处在上座部修行过程的重要性

四念处修行在上座部南传佛教中极为重要,是为“为得一乘之究竟解脱涅槃而说四念处者”,也被传为是佛陀当年证悟成佛所用的内观禅修方法,佛陀的侍者阿难陀最后也是靠这个方法在行禅和卧禅中证得阿罗汉果位。经中提到,若根基尚好,仅连续精四者何耶?曰:“比丘!于此,于身随观身,热心而注意,甚深持念,于世间除去贪忧。于受随观受,热心而甚注意,有持念,于世间除去贪忧。于心随观心,热心而甚注意,有持念,于世间除去贪忧。

《MC6101上座部佛教》轮回的主体——业力

《MC6101上座部佛教》轮回的主体——业力

《MC6101上座部佛教》四念处

《MC6101上座部佛教》四念处

《MC6101上座部佛教》四圣谛

DO THI HONG (释普觉)自己的意见:《MC6101上座部佛教》四圣谛

为何二佛不能同时出?

讲义说二佛不能同时,是肯定的,不可能有例外的决定。因为《多界经》说:“若世中有二如来者,终无是处”。
这是因为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是没有第二佛的。
这当然是因为说的是当时的印度,也不涉及它方世界,纯粹是认为在当时的本土世界,不存在第二佛。
当人们开始意识到除了本土世界,在无量无边的它方世界,是不是也有佛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出世?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以三世两重因果解释十二缘起支的特点与重要性

十二因缘乃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指从「无明」 到「老死」、过去世到未来世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它们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 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因此,在佛教原始经典中是为了探求有情众生生死苦 恼的缘起而设立的。

何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

涅槃从大的方面说有两种: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有余涅槃就是证了果位了,但人的肉体还在受罪。形容“业报”还没有最终完结;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转生“色界”’拥有“色身”(报身)’就得继续承受“业报”’直至不再造作新“业”,旧“业”报应完了为止。在此之前所获得的“涅槃”’皆为“有余涅槃”。

HO THI HONG NGAN (释清欣 2011006)

南转上座部!

DO THI KIEU ANH

上座部佛教的回答问题 第一课和第二课。

『補特伽羅』的異想

『補特伽羅』的異想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