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典籍
MC6209 大乘佛教典籍 04-12-2020已銀行邀費了,今天06-12-2020進入MC6209 大乘佛教典籍科目欄,只看到“本課程旨在探討大乘佛教典籍的歷史與發展,希望學生能夠掌握大乘經典中的一些基本定義、思想及概要。”之介紹,完全沒看到此课程的讲义或Mp3等可下載的相關資料啊! 美家 合什 |
|||
「菩薩行」即菩薩的作為,亦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大乘佛教認為一切眾生本具成佛可能,眾生可以通過「六度萬行」成就佛道,在自己成佛的同時,還須發慈悲心,,不惜身命,廣度眾生,正是大乘菩薩行的基本精神。菩薩行總攝為「六度」,以「六 |
|||
「心淨則佛土凈」這說法出自第一品。經云:「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心淨則佛土淨」成為後世「唯心淨土」的重要依據,同時影響近代「人間佛教」觀念的形成。 |
|||
為何一闡提之人也能成佛? |
|||
敘述「六識」與「阿賴耶識」的差別。 |
|||
論述緣起、空、中道的關係。 |
|||
《涅槃經》的「常樂我淨」與世間的「常樂我淨」有何差別? |
|||
一乘思想和人類的平等,所要述說些什麼? |
|||
「三乘方便、一乘真實」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法華經》的〈序品〉,述說佛出現世間的因緣,就是向眾生展現、演示佛的知見,令眾生覺悟、深入。換句說話,就是要令一切眾生成佛。此處是釋尊首次開示佛出現世間的目的,同時通過「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的形式明確顯示了《法華經》以前的長期教化與《法華經》之間的對比關係。 |
|||
毘盧遮那佛與娑婆世界的佛有何關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