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MC 6101 上座部佛教中道 |
|||
四念处修行在上座部南传佛教中极为重要,是为“为得一乘之究竟解脱涅槃而说四念处者”,也被传为是佛陀当年证悟成佛所用的内观禅修方法,佛陀的侍者阿难陀最后也是靠这个方法在行禅和卧禅中证得阿罗汉果位。经中提到,若根基尚好,仅连续精四者何耶?曰:“比丘!于此,于身随观身,热心而注意,甚深持念,于世间除去贪忧。于受随观受,热心而甚注意,有持念,于世间除去贪忧。于心随观心,热心而甚注意,有持念,于世间除去贪忧。 |
|||
《MC6101上座部佛教》轮回的主体——业力 |
|||
《MC6101上座部佛教》四念处 |
|||
DO THI HONG (释普觉)自己的意见:《MC6101上座部佛教》四圣谛 |
|||
《大般涅槃經》三大義的體會 |
|||
涅槃从大的方面说有两种: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有余涅槃就是证了果位了,但人的肉体还在受罪。形容“业报”还没有最终完结;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转生“色界”’拥有“色身”(报身)’就得继续承受“业报”’直至不再造作新“业”,旧“业”报应完了为止。在此之前所获得的“涅槃”’皆为“有余涅槃”。 |
|||
《大寶積經》的歷史意義和軸心 |
|||
註5 : 明---梵語 vidyā,巴利語 vijjā。音譯作費陀、苾馱。即灼照透視。意指破除愚癡之闇昧,而悟達真理之神聖智慧。據佛地經論卷二載,由於明能除闇,故以慧為自性;由於明為無明之相對者,故以無癡之善根為自性。據原始佛教經典之三轉法輪經載,修八聖道,解四諦理,成就眼、智、明、覺(皆表智慧之語),即得趣入涅槃。 |
|||
華嚴經》的聯想---不可思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