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彌陀淨土的迷思

彌陀淨土的迷思

大、小乘佛教之分不在經典

讀後感想(2)---大、小乘佛教之分不在經典

HO THI HONG NGAN (释清欣 2011006)

南转上座部!

DO THI KIEU ANH

上座部佛教的回答问题 第一课和第二课。

大乘佛法源頭和興起

讀後感想(1)---大乘佛法源頭和興起
探討大乘佛教的命題,主要離不開大乘佛法是否佛說 ; 包豁經典的禸容和何時出現,其次是大乘佛教教團的產生問題。

印度佛教根本分裂之主要原因

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印度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初期佛教;二、部派佛教;三、初期大乘(此时部派亦在流行,且还比较兴盛);四、中期大乘、后期部派(在中期大乘时,后期部派亦在流行);五、后期大乘、密教(后期大乘时,密教开始兴起)。

龙树菩萨——大乘复兴的伟大论师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大约生活在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

龙树菩萨发展了空性的中观学说,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中观思想 - 非有非无

试解释为何《中论》指涅槃是“非有非无”的

佛教与慈善

佛陀以慈悲、智慧来接引、度化众生,其中又以布施与广大众生结缘,而大乘佛教中的六度波罗密中第一就是“布施”,可分为三种:1.财施─财物的布施;2.法施─佛法的传扬与功德回向;3.无畏施─信心与慈爱的给予。

《中論》之破立善巧 2

印順法師認為:
龍樹菩薩所談的「中道」就是,雖指一切諸法皆空破真實自性之餘,卻不壞世俗假名,是立破善巧,對機說法的表現。
若只說一切法空,否定世俗的各種現象,不認同科學知識等,是非常錯誤的理解。
就是因為緣起無自性,所以一切現象以至各種科學知識,都是依緣和合而存在的,當條件不具時便會消失,沒有獨立/自主/常住的本質,是無真實自性的空。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