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为何选择“种子识的唯识思辨 及其功能”为论文主题

第八识有多异名,种子识乃执持诸法的种子不失不坏之识,为第八识异名之一。此识含藏万法种子,能生起一切法,故称种子识。唯识学的理论是围绕种现关系展开,因此种子说也是唯识学的重要理论,所以研究种子识对唯识学的深入探究有重大意义。

彌陀淨土的省思

彌陀淨土的省思

彌陀淨土的迷思

彌陀淨土的迷思

大、小乘佛教之分不在經典

讀後感想(2)---大、小乘佛教之分不在經典

HO THI HONG NGAN (释清欣 2011006)

南转上座部!

DO THI KIEU ANH

上座部佛教的回答问题 第一课和第二课。

大乘佛法源頭和興起

讀後感想(1)---大乘佛法源頭和興起
探討大乘佛教的命題,主要離不開大乘佛法是否佛說 ; 包豁經典的禸容和何時出現,其次是大乘佛教教團的產生問題。

印度佛教根本分裂之主要原因

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印度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初期佛教;二、部派佛教;三、初期大乘(此时部派亦在流行,且还比较兴盛);四、中期大乘、后期部派(在中期大乘时,后期部派亦在流行);五、后期大乘、密教(后期大乘时,密教开始兴起)。

龙树菩萨——大乘复兴的伟大论师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大约生活在2世纪,出生于南印度,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

龙树菩萨发展了空性的中观学说,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

中观思想 - 非有非无

试解释为何《中论》指涅槃是“非有非无”的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