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已去无有去 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 去时亦无去 ”是说:已去时有沒实在的去法;未去时亦沒有实在的去法;若离开已去以及未去,并沒有所谓的去时。因此,去时也沒有实在的去法。 |
|||
|
|||
智慧如水.《老子》如水的入世啟示 |
|||
《易》學與儒、道二家之淵源 |
|||
亚圣孟子对墨子墨家的批评,如无父、禽兽之道等,已为人所知。对于孟子的评论,我们需要考量当时儒墨两家在论战时的语境。故由《论语》和《孟子》中所涉“亲亲相为隐”以及墨家典外文献《吕氏春秋》(杂家)记录的墨家巨子杀子奉法的案例,我试分析墨家是否真的是“无父”和弃绝血缘关系。 |
|||
先秦墨家的信徒,即是墨者。过往有一种误解,就是把墨者和游侠、侠客等同起来,甚至有言墨家是黑帮。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试解析一二。主要从墨家的利他主义讲起。 |
|||
中觀学派發展到中期时,由于鳩摩羅什的弟子對《中論》的論徵方發的不同分为两派:佛護與月稱這一派稱之為「應成派」或「歸謬論證派」;清辨一系的中觀派稱之為「自續派」或「自立論證派」,其主要内容是: |
|||
中觀學的發展從龍樹開始直到西元八世紀,今天學者將如此的發展過程分為初、中、晚期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龍樹及他的弟子提婆的思想為中心。第二階段約在西元五世紀至 世紀中葉,這是中觀思想最多姿多采的階段,也是中觀學派 想開始蓬勃發展的階段,其特色表現在對《中論》的註解。第三階段是中觀與瑜伽合流的階段。 |
|||
印顺导师《中觀論頌講記》之中論特色: 一.有空無礙 |
|||
印顺导师的《中觀論頌講記》中,记载本論的釋者,舊傳有七十餘家。近據西藏的傳說,共有八部: 一、《無畏論》,有說是龍樹自己作的。其實不是,這可從論中引用提婆的話上看出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