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中观慨论

中观慨论的回答问题从第一颗到第三颗

中观慨论

中观慨论的作业从第一颗到第八课。

中观思想

从第一到第八课

中观思想

第一讲 中观概述

1.何謂“中觀”?
是指龙树在《中观论》中,解释为释迦牟尼所说中道的道理,即:远离生灭、断常、一异、来出等二边,又称八不中道。以观察(chá)中道,作为修持(chí)禅定与智慧的方法,即是中观。说名一切法是没有自性的,即空性或空的思想。

中观思想

第一讲 中观概述

1.何謂“中觀”?
是指龙树在《中观论》中,解释为释迦牟尼所说中道的道理,即:远离生灭、断常、一异、来出等二边,又称八不中道。以观察(chá)中道,作为修持(chí)禅定与智慧的方法,即是中观。说名一切法是没有自性的,即空性或空的思想。

诸法:有性与无性之过失

破诸法实有差异相: 若诸法有性 云何而得异 若诸法无性 云何而有异

一切法是无常而有变异,由此可知,一切法并没有实在的体性。同样,以虚无为体性的法亦不存在,那是因为一切法是空的。实在论者认为,一切法必须有实在的体性。。若没有实在的体性,一切法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一个法若不存在,说它具有变异性也就没

若离于空,问答则不成

离空则问答不成 “若人有问者 离空而欲答 是则不成答 俱同于彼疑 若人有难问 离空说其过 是不成难问 俱同于彼疑”

若有人提出各种疑问,我们却远离了空性的义理而作答;然而,远离空义的回答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回答的。即使是作出了回答,这回答本身也将堕入如同质问者一样的疑惑。

反對“三時中有去”

“已去无有去 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 去时亦无去 ”是说:已去时有沒实在的去法;未去时亦沒有实在的去法;若离开已去以及未去,并沒有所谓的去时。因此,去时也沒有实在的去法。

“四生”的主张是否成立

智慧如水.《老子》如水的入世啟示

智慧如水.《老子》如水的入世啟示
孔子曰:「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若把山堅定不移的特徵,比喻為儒家主張之仁義 ; 那麼,以水的柔順,宛然自在,看成為道家處世智慧實不以為過。
道家思想,帶有淡薄低調,不呈強,不露鋒芒,冷寞無求,自得其樂,與世無爭,無憂無慮……但卻仍然洞悉世情,心懷天下心靈的特性。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