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龙树菩萨通过“五求门”论证如来非实有

五求门:用五种方法破除各种关于有实在如来可得的谬见,即为五求门。

(一)若如来即是五阴,则如来也如同五的一样是生灭无常的。是不符合予于实在的论者见解。对他们来说,如来是恒常而实在精神实体。因此,如来不即是五阴。

(二)若离开五阴,则有恒常如来可得,不具有五阴相的如来,我们便不能辩识是否有一个恒常如来存在。因此,如来并不能离开五阴。

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的基本差异

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的基本差异(第三讲):
「中观学派」是在中期形成的,龙树菩萨并没有用过「中观学派」或「中观」的字眼来描述自己的理论,这是中期中观学的产物。此时期中观哲学是以《中论》的批注而开展的,那就是对于《中论》的根本思想“一切法空",龙树究竟是透过怎样的论证方法来开展的呢?
归谬论证派:

中观学派的发展概况

中观学派的发展概况:
中观学的发展从龙树开始直到公元八世纪,今天学者将如此长的发展过程分为初、中、晚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中观慨论

第九课

中观慨论

第九课。

中观思想

南无阿弥陀佛!我是普觉法师,回答问题从第一颗到第十课.

中观思想

南无阿弥陀佛!我是普觉法师,回答问题从第一颗到第十课.

中观的特色

中观的特色:
1.有空无碍:
空有无碍,假名性空,在龙树的思想中,是融通无碍的。但即空即有的无碍妙义,要有中观的正见才知道。如没有方便,一般人是不能领会的,即空即有,反而变成了似乎深奥的空论玄谈。所以,现在依龙树论意,作一深入浅出的解说 。

如何理解“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这句颂文的法义?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因为世间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的缘故,所以一切法能够因缘和合而“得成”。也即是因为一切法无有自性,不是实有不变的,所以果未生时缘虽是非缘,生果时却可变为缘,如此幻因幻缘和合,就能成立世间千变万化的相,以及事物生生不已的过程。如:空幻的种子加上空幻的水土,能生空幻的花果;空幻的心和空幻的声带、舌头等和合,能现出空幻的音声。

中观概述

第一讲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