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Chinese

默照禪

坐禪, 「坐」是對外境不起心動念, 「禪」是對內見自性, 佛性不動。

看過一些默照禪入門, 其與南傳禪修彼相似(如出入息); 各禪修是佛門共修法。
默照禪的簡單入門是清楚自己身體打坐, 清楚呼吸, 身體放鬆, 心易柔軟。 體驗呼吸; 鼻孔呼吸出入或小腹的感覺, 再將心擴大體驗全身的感覺。 有念頭生起, 知道它生起, 看著它來去。

如來藏與禪宗自性

佛教來華, 儒家約軌佛教發展於心性論下, 佛教就偏重如來藏。 作為中國佛教頂峰的禪宗, 也依自性, 即真性, 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祖師大德, 說如來藏必以空理假有來現, 不會作實體或實有說。

我覺得進一步明白禪宗, 弄清如來藏有大幫助。
1. 如來藏本來空理假有, 為何中國佛教(包括禪宗)都強調了假有, 好像實體實用 ?

試「參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 公案

僧問趙州 : 「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 : 「無!」

禪問答都是師徒在一定時間、 地點、 機緣教化弟子開悟, 通常去執回自心體悟。
說狗子有佛性, 或無佛性, 都論落在相對相上, 都不符合超越相對存在佛性, 不符合絕對的真理, 都是偏執。

答什麼不要緊, 只是手段而已, 能見性目標最重要。

說悟

修是漸修。 悟是頓悟, 好像沒有漸悟。

<<六祖壇經>> 元宗寶本中有記錄了一開悟、四大悟事蹟。
1. <行由品> 中 「時, 有一客買紫, 使令送至客店; 客收去, 惠能得錢, 卻出門外, 見一客誦經, 惠能一聞經語, 心即開啎, 遂問 : 「客誦何經?」客日 : 「<<金剛經>>」」

禪宗與經典

中唐, 六傳惠能, 創立禪宗, 源於達摩禪法。 盛於宋, 有五宗七家。 到了明朝轉為禪淨合一, 清朝以後已不流行。 是否因為在流傳中, 信眾及行者忽視經典, 到後來著重形式與祖師公案問答理解, 少了佛法基礎與真摯體悟修證 ? 我認為忽視或忽漏了經典是尤關重要。 每宗派禪法都是方便、 手段去執自心體悟, 各創宗創派者, 他們都有深諧經教底蘊, 雖有不同著重經論。 他們都說是承傳於六祖惠能禪法。

禪悟與信

從思想發展來看, 中國佛教思想天台宗、 華嚴宗、 禪宗過程。 每宗派出現, 應是回應當時時代問題背景和演進。 禪宗與華嚴宗也不例外。

華嚴含涵如來藏、 唯識與性空等佛家義理, 以發揮三界唯心, 法界緣起的思想宗旨。 其修道仍為信、 解、 行、 證完整程序。 但隨時間流轉, 其理論修行並重開始有所偏重, 偏離初宗旨導向, 流弊出現。 後莫華嚴行者, 偏義理哲學。

達摩二入四行觀

反覆讀達摩<<二入四行論>>, 字數雖幾百字, 可說把什麼法也包進入了, 實際於生活中, 行住坐卧, 都是佛法。 道理拖要, 心法簡要, 事理相應。

發展出來禪思想大意统统包括在 <<二入四行論>> 內, 達摩就被尊為中國禪宗初祖。
何謂理入? <<二入四行論>> 說 :

看話禪及其頓悟的原理

初聞看話禪, 總覺得好「禪」, 什麼話頭、 離心意識參、 疑情、 提斯、 禪悟等等。 這禪法始於大慧宋杲, 現世仍有修法人。 找找看話禪是怎麼一回事。

時代上, 看話禪是回應宋時禪風, 尤其文字禪和默照禪弊病。 思想基礎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心體妙用。 話頭可選自公案中語句, 不用意識思維, 大發疑情, 疑至極處, 豁然開朗, 頓悟大悟。

如來禪與祖師禪之行法

綱絡上碰到一篇文章及詩, 感覺值得分享一下

「莫道水清偏得月, 須知水濁亦全天, 請看風定波平後, 一顆靈珠依舊圓。」- 宋林季仲大德
這首可作闡如來禪與祖師禪兩種修證過種不同。

行耆通達, 有得全月(如來禪), 有得濁水(祖師禪), 但究本性, 無有分別, 因水濁者, 尚需任運, 以求圓覺。 行者辨圓覺, 應隨順自然。

印度佛教史思考题1和2

1 试说明传统婆罗门教的四吠陀与三大纲领。
四吠陀是《梨俱吠陀》、《磨砂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一《梨俱吠陀》发生在公元前一千年,共涵盖1017首祭祀圣歌,例如《生主歌》、《造一切主歌》、《无有歌》、《原人歌》。二《磨砂吠陀》共有1549祭祀圣歌,又婆罗门僧侣于酒祭时所唱。三《夜柔吠陀》供食物时念,与《梨俱吠陀》和《磨砂吠陀》大致相同。四《阿达婆吠陀》内容二十卷,共731首圣歌,由雅利安人和印度原住民接触后,吸收其信仰要素而集成,属于神咒,控制鬼神之法,少数为歌颂上帝之诗,含迷信色彩。
婆罗门的三大纲领,一 《吠陀》是由上天启示的。二 祭祀万能主义,人生问题可以透过祭祀解决。三婆罗门至上,掌握祭祀权力。

Syndicate content